1
医盲何其多
偶然看到一条新闻:
青岛有一位妈妈,
因为半岁的宝宝经常腹泻,
整天焦眉愁眼的。
邻居就跟她建议:“有个偏方治小孩腹泻特管用。”
“什么偏方?”
“用无花果叶子煮水泡脚。”
这位妈妈便用无花果叶煮了一锅水,
给宝宝泡了一阵脚。
哪知道第二天,
宝宝脚上便长满了水泡。
脚痒,宝宝便不停搓脚,
水泡便一个个被搓破了,
宝宝疼得哇哇大哭。
妈妈赶紧将孩子送到市妇女儿童医院。
医生一看,就有点生气:
“这样治腹泻完全是瞎弄。
无花果叶含有光敏性成分,
用它煮的水泡脚时,
光敏性成分会进入皮肤,
跟阳光一接触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引发化学性皮肤灼伤,
瘙痒、起泡、红肿、刺痛。”
看到宝宝的脚,心里一抽,
中国缺乏医疗常识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我想谈谈最基本的十个医疗常识。
▲ 人类对“癌”依然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是延长一点生存期
2
常识1:绝大多数疾病无法治愈
很多人一直都以为:
“绝大多数病是可以根治的。”
但真正的现实刚好相反:
“绝大多数病是没法根治的。”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说:
“不是说这么多年医学没进步,
医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快病的治疗上,
比如疟疾、霍乱、结核等急性传染病。
但对慢病的根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
大多数慢病我们连病因都不知道,
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慢病治疗,
都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只是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已,
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体太过玄奥,病因复杂纷呈,
医学目前仅处于初步了解人体的阶段,
医学能彻底治好的病其实少得可怜。”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常识:
●不要相信什么神医,所谓能包治百病的王林、胡万林之流,那都是骗子
●不要相信什么神药,所谓能根治某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宣传,那都是谎言
3
常识2:上次管用的药这次不一定管用
我们常常有一个疑问:
为什么这药上次吃都管用,
这次吃怎么就不见效了呢?
如果你知道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你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上面一节文字里,
我说了一个医学常识——绝大多数的病我们都不知道病因,所以所谓的治疗,其实只是针对症状而非真正的病因。
就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
我们常说的“伤风感冒”,
在医学上被定义为“上呼吸道感染”,
具体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疼痛、肌肉酸痛等。
这是一种“病”吗?
不是,这仅仅是一组症状。
导致这组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
光是细菌和病毒就有上百种。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三个常识:
●不是所有的病都有相应的药可以治好
●上次吃管用的药这一次不一定管用,因为相似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药物作用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无法在意个体——药物医治的对象是群体,是一个百分比,你患的病不一定在这种药医治的百分比内
4
常识3: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我们经常感叹一件事情:
为什么上次这个医生看病看得准,
这一次就看不准了呢?
原因很简单——医生看病就是赌博,赌一个概率。
若用A药,70%的可能有效。
若用B药,50%的可能有效。
于是,医生选用了A药。
也就是说,医生看病,大多数时候赌的是一个成功的概率。
比如,医生给你用的是A药,
他觉得成功的概率大概是70%,
但你完全可能不在这70%之内。
给大家看两个统计数据——综合性医院的门诊误诊率约50%,住院部误诊率约30%。
所以,对于医生看病,
大家应该知道几个常识:
●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看病就是赌概率
●再牛的医生也会误诊,实属正常——我们应体谅
●所谓的好医生,不是看病从不失误,而是他看准的概率比一般医生高一些
5
常识4: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
而不是“求药”
现在很多生病的人,
都有一个坏毛病——轻视“问诊”,重视“求药”。
毕业于苏州医学院,
现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当临床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的韩建,对此就深有感触:
“中国的很多病人,
到医院看病的目的是拿药,
而不是想得到明确的诊断。
再贵的药也舍得花钱,
但遇到稍微贵一点的诊断就开始抱怨。
大部分美国成年人都知道一个常识,
看似相同的病状可能完全有不同的病因,
所以‘问诊’就特别重要。
病人说得越多说得越细,
医生判断正确的概率就会越高。
我们一定要懂得几个常识:
●看病最重要的是“问诊”,而不是“求药”
●你说得越多说得越细,医生开的药就越对路
6
常识5:是药三分毒
中国人最喜欢乱吃药,
意大利著名儿科专家彼路易博士,
前几年受意大利政府派遣,
到北京执行两国卫生合作项目,
在北京儿童医院坐诊了两年时间,
结果发现中国儿童实在是太喜欢吃药了:
“在我们意大利,
如果孩子发烧在38.5℃以下,
我们根本不会开药,
都是物理降温,大量喝水,用冰袋降温。
但在北京可就行不通了,
我不开药还会被家长骂,
中国家长们有一个奇怪想法,
就是必须要吃药才能放心。
他们没有‘是药三分毒’这个概念。”
“是药三分毒”其实是医学界的常识,
就是说任何一种药物,
都不可能具有极其精准的靶向性,
通俗点说就是,
一种药物不可能只有单一作用,
而那些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用,就是所谓的“毒”。
所以,大家必须知道三个常识:
●是药三分毒
●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非吃不可的一定要遵医嘱
不要以为乱吃药没什么危害。
你看完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美国总审计署做过一个统计,
发现美国每年约有10.6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
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
更别说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的其他伤害,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
曾经披露过一个数据:
中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
有250万人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
现有180万聋哑儿童中,60%是由药害所致。
全国1000万聋哑人中,60%至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
非常恐怖。
是药三分毒,可不是说着玩的。
7
常识6:最好别用抗生素
中国人最喜欢用抗生素,
彼路易博士在北京坐诊时便深有感触:
“小孩发烧多是因病毒感染,
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只有细菌性感染才用抗生素。
但很多家长根本不管这些,
他就要求你开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雷鸣说: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
每年生产21万吨,
出口3万吨,其余全部自销,
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人均消费138克,是美国的10倍。
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但其中40%是死于抗生素滥用。”
所以,对于抗生素的使用,
我们一定要知道几条常识:
●孩子是抗生素的主要受害者
●能不吃抗生素的病就尽量别吃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
●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
●能用一种的就不用两种
8
常识7:输液等于一场小手术
一位学者对一个输入过40升液体的尸体进行解剖时,
发现该尸体仅仅是肺部,
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堵塞。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输液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
如果经常性输液,
这些微粒就会随着你的血液,
在你心、肺、肾等器官中沉积,
就像水管里有垃圾堵着一样,
这些沉积最终会引发很多疾病,
比如微血管栓塞、肺气肿、肺硬化等等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这也是每年会有这么多人死于输液的原因所在。
所以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
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而在中国却变成了“开始方式”。
彼路易博士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输液正在毁掉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孩子。”
所以,对于输液,我有几个常识要说。
这几个常识,
也是世卫组织强调的用药原则:
●能口服的药尽量口服
●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
●输液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种: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病人;剧烈呕吐、腹泻的病人;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病人
●千万不要将输液当成保健手段
9
常识8:不要相信偏方治大病
中国人不仅爱吃药爱输液,
还特别相信偏方,尤其是大爷大妈。
江苏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
为了新生孙女以后能长出一双好乳房,
于是使劲捏挤新生孙女的乳头,
结果造成孙女乳头红肿溃烂。
广东一位妈妈很迷信偏方,
为了给三个孩子降火,
她拿出珍藏了三年多的宝贝——冬瓜水给孩子喂下去。
结果三个孩子全身发污,
亚硝酸盐中毒进了ICU。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事情没:偏方为什么叫偏方?
偏方之所以叫偏方,
我想讲几点医疗常识:
●不要盲目相信偏方
●偏方治不了大病
●生病了还是要去正规医院,大医院都治不了的病,偏方基本也没辙
●千万别用偏方去折腾孩子
10
常识9:不要盲信抗癌食品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癌症协会(ACS)的回答。
大蒜防癌吗?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橄榄油能预防癌症吗?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茶可防癌吗?
ACS:尚无研究资料确证。
有机食品与癌症有何关系?
ACS: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几乎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ACS给出的回答都是:尚无研究资料确证,与癌症无显著相关性。
也就是说,目前世界上,
根本就没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知名肿瘤专家马克说:
“凡是宣称某样食物或保健品能抗癌的,
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伪科学’。
目前医学对癌症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原理和规律都没有明确认识,
也就是说人类连癌症是怎么发生的都不知道,
又怎么谈得上掌握了对抗它的方法呢?”
所以,对于抗癌食品或保健品,
我们一定要知道几点常识: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具有抗癌防癌功效的食品和保健品
●凡是宣称能够防癌抗癌的,都是伪科学
●不要乱花钱买抗癌保健品,糟蹋钱
11
常识10:食物相生相克就是扯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今年的“3·15晚会”。
今年“3·15晚会”做了一个实验。
都说“螃蟹+西红柿=砒霜”,
“螃蟹是甲壳类的生物,
它含有五价的砷,
本身对人体没什么损伤,
但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
它会变成三价的砷化物,
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砒霜。”
这是很多所谓专家的说法,
很多老百姓一直信以为真,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3·15晚会”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螃蟹与西红柿同煮。
结果根本就没有产生砷化物,
吃了这锅汤,屁事没有。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及长辈灌输——食物是会相生相克的。
鸡蛋+糖精——同食中毒。
豆腐+蜂蜜——同食耳聋。
海带+猪血——同食便秘。
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
菠菜+豆腐——同食肾结石。
狗肉忌黄鳝——同食则死。
洋葱忌蜂蜜——同食瞎眼睛。
…………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个警告,
我们在搭配食材时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所谓食物的相生相克,
就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想想真是如此,
如果食物这么多相生相克,
那重庆人都不要活了——因为火锅都是几十、上百种菜混在一起乱烫乱炖。
所以对于食物,
应该我们知道几个常识:
●所谓食物的相生相克,都是伪科学
●相生相克,指的是药物,而不是食物